段红霞是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转向架车间轮轴班组的一名探伤工,14年来,她一直坚守岗位,刻苦钻研探伤技术,凭借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多次发现轮对裂纹缺陷,避免问题轮对流出厂外,从源头上保障铁路运输安全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段红霞先后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“火车头奖章”、中车工会“中国中车先进女员工”、贵州省直属企业工会“企业金牌工人”“四星级”劳模创新工作室、贵州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“五一巾帼标兵”、贵州省总工会“五一劳动奖章”等荣誉。
知难而进一切从“心”开
2009年,段红霞转岗从事轮轴探伤工作,对于不是学探伤专业出身的她来说,一切都要从“零”开始。在入职时,车间领导、部驻厂验收员对她进行岗位教育:转向架是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,轮轴又是组成转向架的核心部件,整个车辆的承重都是通过轮轴分担到轮对上的,一旦将有缺陷的轮轴装车,将发生切轴事故,轻则车辆脱轨,重则车辆倾覆,将对铁路运输安全造成重大影响,这个岗位责任重于泰山。面对转岗带来的困难和岗位的工作要求,段红霞迎难而上,义无反顾接下这份工作。
潜心钻研提升业务技能
轮轴探伤工作并不像其他工种那样需要耗费力气,洞察力和经验积累才是关键所在。探伤的过程很枯燥,“上料、刷油(耦合剂)、穿透、转动、探伤、停机、下料”,周而复始。这样的流程,段红霞每天要重复百余次,别人觉得这样的工作单调乏味,但她从不这样认为。在她看来,标准和程序就是干活的尺度和依据,每一条轮轴都要按照标准去探测,不能随心所欲删减步骤,任何的疏忽都是不允许的。为了提高检测技能,段红霞利用工余和下班回家的时间,认真钻研《铁路货车轮轴探伤工艺规程》,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基础。她总是追着师傅求教,虚心向工友学习,认真做好工作笔记,遇到不明白的地方,及时请教验收员、师傅、工艺员,就是凭着这样一股不服输精神,从一个岗位“菜鸟”,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探伤人员。
积极攻关解决重大难题
公司曾进口一批德国BVV车轮,如果未经探伤投入使用,将面临巨大的质量风险,而要开展此项工作,又缺乏现成的技术资料。段红霞主动请缨,带人投入到此批轮辋探伤工艺标准研究中,除了开展工艺验证,还要开展人员培训,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终于取得BVV轮对探伤资质,填补公司轮辋探伤工艺空白,为公司持续开展BVV轮对检修创造了条件。
内部挖潜节约成本开支
为节约成本开支,段红霞主持开展探伤设备自主大修工作,陆续对轮对磁粉探伤机、摇枕侧架探伤机、车轴探伤机等10余台设备的自主大修,工艺验证均符合工艺要求,为公司节约大修成本超过150万元;除此之外,她对磁粉探伤灵敏度校验试片开展维护保养,延长试片寿命,每年节约成本近4万元;她还针对探头磨偏问题开展技术研讨,经过反复试验,研究出探头磨偏修复方法,延长探头寿命,三年累计修复探头200余个,节约成本近10万元。
示范引领发挥劳模作用
段红霞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,充分发挥劳模作用,积极带领团队成员开展技术攻关。近三年取得“独创超低波发现轮座镶入部裂纹绝技”“RD2轮对(非突悬)探伤研究”等共20余项技术攻关成果,均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应用。
利用创新工作室平台,开展“师带徒,传帮带”活动。培养无损检测高级技师1名、技师7名、高级工4名,3名员工取得上岗资质。开展多技能员工培养,团队成员令狐克踊、顾友兴分别取得5个探伤岗位上岗资质,其他员工至少取得两个探伤岗位上岗资质。
段红霞将爱岗敬业的精神镌刻在人生奋斗的旗帜上,在平凡的工作上创造价值,也为公司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。对段红霞而言,她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工作职责,更是对每位乘客的一份担当。
本网记者:周婷 实习记者 滕建珊
一审:花维竺
二审:向滟伶
三审:罗 婧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东方供销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